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贿法律讲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贿法律讲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最侥幸的状元毕沅,前半生顺风水,为何死后被嘉庆帝恨之入骨?
人的命运是很奇特的,有的人一旦开了挂,就顺风顺水的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是幸运不能当饭吃,自己必须是有好的底牌的,不然当幸运女神不再眷顾,惹上的或许就是杀身之祸。清朝就有这么一个让幸运眷顾又被抛弃的状元毕沅。
毕沅被称为清朝最侥幸的状元,这跟他考上状元的过程有关。大家都知道科举之路是草根们入仕的唯一途径,漫长艰辛。毕沅幼年丧父,好在有一位知书达礼的才女母亲张藻,从小在母亲调教下饱读诗书,又拜沈德潜为师,23岁就通过了乡试中举,四年后以举人身份授内阁中书,撰写诏令,后来进入军机处成为一名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的“小军机”。
乾隆二十五年,毕沅参加并通过了会试,马上就要面临殿试看是否能名列三甲。考试前一天晚上,毕沅和两个也要参加殿试的同僚一起值班,为了早点回去准备明天的殿试,两个同僚同毕沅商量:我们的书法都比你好,通过的几率更大一些,希望你在这里帮我们值班,日后金榜题名一定不忘你的恩情!毕沅也知道自己书法确实不太好,而殿试中也偏重书法,所以答应了,一个人留在军机处值班。
第二天考试,试题发下来,毕沅眼前一亮心中大喜,一挥而就,结果是虽然字写的不怎样,但是立论高深,得了一甲第四名,等第四天乾隆听读卷时(字好坏没什么意义了),当即给了一甲第一名,而另外两个同僚分别为榜眼和二甲第六名。为什么这回去精心准备的还不如值班的呢?原来毕沅值班过程中陕甘总督黄廷贵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刚好下转军机处,毕沅仔细看了,而考试的内容恰恰就是对新疆屯田事宜进行论述,相当于变相知道了考题和答卷啊!两个同僚知晓后后悔不已!
因为确有真才实学,所以毕沅状元及第以后仕途一直顺风顺水,从翰林院编修到河南巡抚再到湖广总督,还是学问大家编写了《史籍考》、《续资治通鉴》、《传经表》《墨子集注》等,虽然期间也有过错被贬过几次,但每次都被乾隆重新启用,也足见乾隆对他的倚重。嘉庆上台后,毕沅平定聂人杰叛乱有功,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袭。嘉庆二年六月病逝,被诏赠太子太保。但是两年后却被“褫夺世职,籍没家产”!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嘉庆对和珅的恨!太上皇乾隆死后,嘉庆查办和珅。和珅爱贪,有不少大臣给送礼,可是别人送的是金银珠宝古董等物件,而毕沅傻傻的送了自己的十首小诗!和珅喜不喜欢不打紧,可是成了巴结和珅的证物,嘉庆在乎啊!所以生前再顺风顺水,死后被抄家,后代们跟着遭了秧。
毕沅有好的家教,腹有诗书,待人宽厚,尽忠职守,都是仕途顺风顺水的本钱,但是在为官之道上确实情商有点低,如果泉下有知,一定后悔送那十首小诗了!
毕沅在死后被抄家是因为受到白莲教起义与胡齐仑贪腐等事件的牵连。至于他生前的顺风顺水,那是因为他本身学识渊博,又因为巧合而高中状元,其答卷更是受到了当时乾隆皇帝的常识!
入朝为官,高中状元,官至湖广总督
公元1760年,毕沅参加会试,榜上有名!后来在殿试之时又位列第四,之后其答卷受到乾隆帝的常识而擢为一甲第一名!!
虽说,毕沅因为考试前夜刚好读到与考题相关的新疆屯田事宜,从而得到了如此高的排名!但是,从其后续的经历来看,其本身也是拥有真正渊博的学问的。
不管巧合也好侥幸也罢,总之毕沅的这份答卷进入了当时乾隆帝的法眼,因此而开始受到赏识。
之后毕沅的为官之路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中状元之后,毕沅就被授予了翰林院修撰一职;1765年升翰林院侍读学士;................1770年毕沅担任陕西按察使;1773年任陕西巡抚;......................
后来又经历过官场的浮沉,毕沅在临去世前的1795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南苗人石三保造反之时,赶赴常德、荆州督促军饷,尽忠职守.............
1796年,也就是嘉庆元年之时,因病去世...........
白莲教起议、胡齐仑贪腐致毕沅被抄家
也就是在毕沅去世的同一年,湖北荆州、襄阳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农民起义!前后一直经历了九年时间,才被清朝官兵镇压了下来!
为了此次镇压事件,清朝政府消耗了相当于四年财政总收入的二亿两白银的军费!
而且在镇压的过程之中,更是查出了当时时任湖北省安襄郧荆道道员且负责管理军队军需钱粮的胡齐仑任意侵贪、克扣军响用于行贿的案件!!
由于贪腐数量多,行贿的官员牵扯甚广,对当时的影响极大,于是让当时的嘉庆皇帝为之而震怒!
因为白莲教起义开始于湖北,同时清军中行贿馈送的风气也是从湖北开始!!而这期间一直都是毕沅在在任两湖总督并安排胡齐仑管理军费!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毕竟嘉庆帝并不像乾隆那样常识毕沅,再加上当时清朝政府缺钱,所以在毕沅过世两年之后,嘉庆帝下令直接抄了毕沅的家!!
古代考状元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的考试。而通过者分别称为: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这些都需要一级一级的考过才能考下一级,乡试每隔三年才举办一次,考过者被称为“举人”,绞尽脑汁的你只要考得了举人就能得到士大夫的举荐从而走出家乡到京城去参加中央组织的会考,这个会试其实已经很难了,要知道会试是集中全国各地的举人一起会考,能参加的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举人,能在举人堆里脱颖而出取得“贡士”资格后才有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是当今天子亲自出题考试,被视为“抡才大典”。殿试合格后就是“进士”了,而取得进士第一名的才是状元。古代的秀才,录取率很低,每年乡试,一个县取前三名为秀才,看看现在大学生录取率为高中生的4o%以上,随着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全国普及大学的时间就在眼前,就目前一个县录取的大学生,每年都有好几千人,讲句实在话,现在的大学生只能够跟民国时期的高小学生相比,由此可见古代状元的含金量有多高。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清朝最侥幸的状元叫毕沅。毕沅是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生于1730年。毕沅幼年丧父,由母亲拉扯着长大成人。毕沅在单亲家庭长大,深受母亲的影响,格外勤奋学习,于1753年参加顺天乡试,金榜题名,考中举人功名。此后,毕沅以举人的身份,授内阁中书,步入仕途。后来,还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军机章京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素有“小军机”之称,也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官职。与绝大多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相比,毕沅的命运真是出奇的好。1760年,毕沅真正迎来了开挂的时刻。那一年3月,朝廷组织了一次会试。毕沅虽然已经是“小军机”了,但毕竟没有考取过进士,仅仅以举人的功名,难以在官场上有更大的发展。于是,他也报名参加了这次会试。4月发榜,毕沅榜上有名,成为了贡士。不过,要想成为进士,还得通过殿试。殿试在4月26日进行。4月25日晚,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他们都参加了这次会试,并都通过了。诸重光、童凤三想提前回家准备第二天的殿试,就告诉毕沅:“我俩书法好,有希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有非分之想了,替我们代劳值班吧。”毕沅的书法确实不咋地,清朝殿试确实有偏重书法的现象,于是毕沅就答应了。诸重光、童凤三走后,毕沅老老实实地留在军机处值班。半夜,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到军机处。毕沅闲着没事儿做,就将这份奏折反复研读,聊以解闷。第二天,殿试如期开始。毕沅打开摆在面前的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毕沅并没有去过新疆,却已于头晚通过黄廷桂的奏折,对新疆屯田事宜了如指掌,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殿试结束后,阅卷大臣在审阅毕沅的试卷时,觉得他的楷书不太好,但立论高深,拟定为第4名。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前十名。他对毕沅的文章极为欣赏,亲自圈定为一甲第一名,这就是状元了。至于诸重光、童凤三,分别获得一甲第二名和二甲第六名的成绩。当他们知道毕沅的事情后,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毕沅的仕途也比较顺畅,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巩秦阶道道员、安肃道道员、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毕沅很得乾隆皇帝信任,他在湖广总督任上,三次因为犯错误,被降职任用,但很快又官复原职。乾隆皇帝对大臣向来刻薄寡恩,但对毕沅还是很宽容的。毕沅在陕西做官多年,期间重新修复了著名的关中学院,并亲自前往授课,使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学校重放异彩。陕西地方志书说:“关中乡、会试中或膺馆选者,大半皆书院之士。”不过,毕沅在60岁的时候干了一件大蠢事,这件事直接导致被抄了家。什么事呢?和珅过40大寿,大小官员无不争相讨好于他,有送黄金的,有送玉器的,还有附庸风雅送画的,送诗的。毕沅是个文人,平时喜欢写写诗,作作画什么的,于是就写了10首小诗,当做贺礼送给了和珅。其实,这在当时根本不算什么,和珅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权倾朝野,要想官做的稳,做的好,必须与和珅搞好关系。当时同朝为官的刘罗锅给和珅送过礼,铁齿铜牙纪晓岚也给和珅送过礼。1797年,毕沅因病去世。1799年,乾隆驾崩。乾隆死后没几天,嘉庆对和珅动了手,不仅赐他自尽,还抄了他的家。毕沅因为写给和珅的10首小诗,也惹祸上身,家被抄了,当官的儿子都被免了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贿法律讲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贿法律讲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