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兵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兵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的三大书院?
1、洙泗书院
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现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洙泗书院总占地面积1.9公顷。建筑分为三区,东区有更衣厅,西区前有礼器库,后有神庖、神厨,中区前后两进庭院,有大门、讲堂、大成殿、两庑等。
2、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始建于元代初期(1313年),康恭创办。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郭翘楚移建。清乾隆七年(1742年)书院续修。历经元明清三朝,为蒙山费邑人才摇篮。距今700余年。
3、麓台书院
麓台书院位于潍坊浮烟山东北麓,由明代兵部、刑部尚书刘应节建,毁于清朝末年。刘应节原籍明代潍坊,曾亲自在书院讲课,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求学,对浮烟山和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开端作用。麓台书院是潍坊最早的书院之一,书院建立后,麓台一带便成为明清潍坊地区文化教育中心。
康熙为什么立次子为太子,不立长子为太子?
康熙之所以立次子为太子,而是立胤礽为太子,既有政治也有感情上的因素。
一是康熙帝前期与鳌拜激烈斗争,得到了索尼家族强势支持,这是康熙立胤礽的最重要原因。康熙娶了索尼之孙赫舍里氏后,双方联姻康熙势力大增,但因赫舍里氏难产不幸死去,留下了幼子胤礽,康熙立胤礽为太子,继续取得索尼家族的支持。
二是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感情比较好,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
1708年,康熙因太子行为不端首次废了太子,随后又再立胤礽为太子,这里面既有复立太子为了缓和诸子夺嫡的矛盾,也有对太子深厚的感情。
康熙的皇长子胤禔,次子叫胤礽,那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个人,就能明白为什么康熙帝会立次子,而不立长子为太子了。
胤禔生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他的生母是惠妃那拉氏,《康熙王朝》和一些书说惠妃是纳兰明珠的妹妹,但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惠妃的父是索尔和,惠妃的祖父是德乐格尔,惠妃的曾祖父是金台石。
而明珠的父亲是尼雅哈,明珠的祖父是金台石,也就是说惠妃的祖父德尔格尔与明珠的父亲是尼雅哈是亲兄弟,都是金台石的儿子,也就是说明珠是惠妃的堂叔,这个金台石是皇太极的舅舅,纳兰明珠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儿子叫纳兰性德,也叫纳兰容若。
惠妃是康熙二十年被册封的,是当时四妃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宜妃,德妃,荣妃,其中宜妃是皇九子的生母,德妃是皇四子与皇十四子的生母,荣妃是皇三子的生母。
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比胤禔小两岁,他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康熙王朝》说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
其中索尼的孙女是对的,但是赫舍里不是索额图的女儿,而是索尼长子赫舍里噶布喇的女儿,而索额图是索尼的三子,也就是赫舍里的三叔。
赫舍里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而索尼又是顺治帝留给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而且康熙帝是在索额图的帮助下智擒鳌拜的,康熙帝对索尼一家是充满感激之情的,而赫舍里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死,所以胤礽满周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
由此可见,胤礽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完全是因为他的生母赫舍里一家的关系。另外值得一说的,大清皇帝的继承制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胤礽又符合了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古代立太子,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
康熙的大儿子是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纳兰明珠!但是,惠妃不是皇后,所以,大儿子是庶出,不是嫡长子!
康熙的二儿子,就是太子胤礽。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康熙和皇后青梅竹马,可惜皇后难产而死。康熙立胤礽为太子,也是心里对皇后的寄托。
再者,胤礽刚好是皇后所生,是嫡长子。康熙于是效仿汉人前朝规矩,立胤礽为太子。
作者:金满楼
和汉人王朝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的制度不同的是,满洲八旗打天下的时候,其没有嫡长子继承者的概念,而是实行满洲贵族公推制,也就是谁的功劳最大、威望最高,谁就是继承人。
这种制度,直到八旗入关并建立清朝后,仍旧未确立完善的皇位继承制。
如努尔哈赤之后,期间几次皇位更迭都充满了争斗和戏剧性,如皇太极上台后即将“假传旨意”的父王大妃阿巴亥殉葬,而顺治继位同样是一波三折。
即便到了康熙继位,同样是靠孝庄太后一言九鼎,而同时也是因为康熙出过天花。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清朝前期的皇位继承没有一个是所谓的嫡长子。
这一情况,直到康熙朝才有所改变。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二阿哥胤礽还没有满两岁时,康熙推翻由八旗王公贵族“公推储君”的祖制,断然决定立胤礽作为皇太子。
为此,康熙特别发布谕旨,其中称:
“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
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胤礽为皇太子”。
太子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皇子中排行第二,在他的前面是皇长子胤褆,出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比他大两岁。
当年十二月十三日,胤礽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当然,康熙此举并非没有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受到汉族儒家文化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有意学习汉人文化和制度;
另一方面,也是在当时平定三藩叛乱的紧张形势之下,以维护皇族的团结并树立军民的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除政治上的考虑外,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也有很大的感情因素在内。
那就是,就在这年,康熙所深爱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因为难产而死,而她留下的唯一骨血,正是二阿哥胤礽。
康熙这样做,或许是以此来抚慰亡妻赫舍里氏的在天之灵罢。应该说,这个成分是非常大的。
而可惜的是,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实行的嫡长子继承者,而且还没有成功。雍正年后,改行秘密建储,不再选嫡而以选能,这也是中国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变革。
~~~~~~~~~~~~~~~~~~~~~~~~~
历史无限精彩,持续更新中~
敬请关注:坑爹史册,谢谢~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兵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兵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