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奇案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律讲堂文史版有什么明清奇案系列?

前言:天理国法人情

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奇案大全

1.立毙杖下——洞房绑架为楔子

2.杖下生命——豆腐打出财无限

3.青大问案——漫说青天分皂白

4.能吏断狱——把酒夜审老瓜贼

5.酷吏枉法——官官相为依亲属

6.贪官坏法——人纵可欺天亦怒

7.昏官滥法——大官告示通衢张

8.循吏败法——貌似清明实坏法

9.疑难杂案——但向前途问迟速

10.巧断疑案——古代几多奸弊事

11.冤狱难平——冤成一字案终疑

12.草菅人命——亦与贪人记败类

13.智断伪情——破伪并非圣贤书

14.巧宦循情——强中更有强中手

15.菜市问斩——凡杀人者踣诸市

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奇案系列?

前言:天理国法人情

1.立毙杖下——洞房绑架为楔子

2.杖下生命——豆腐打出财无限

3.青大问案——漫说青天分皂白

4.能吏断狱——把酒夜审老瓜贼

5.酷吏枉法——官官相为依亲属

6.贪官坏法——人纵可欺天亦怒

7.昏官滥法——大官告示通衢张

8.循吏败法——貌似清明实坏法

9.疑难杂案——但向前途问迟速

10.巧断疑案——古代几多奸弊事

11.冤狱难平——冤成一字案终疑

12.草菅人命——亦与贪人记败类

13.智断伪情——破伪并非圣贤书

14.巧宦循情——强中更有强中手

15.菜市问斩——凡杀人者踣诸市

明清御批案没有结局的杀夫案是哪一年?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50715 明清御批案·被错杀的贤官   时长: 27分钟   2015年7月16日 -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亲自下旨处斩了一名官员,可奇怪的是仅仅两天之后他就对自己的决定后悔不已。

不但将这个知县的塑像请入了祠堂,更命官吏将他载入史册。  

明清皇帝会对普通百姓的案件进行御批吗?

皇帝对普通百姓的案件进行御批,我想了想,清末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是,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关注和批示过这个案件。

同治、光绪之交,这桩经县、府、省和钦差大臣历审,轰动朝野的民间大冤案,至今家喻户晓。官府在此案审判中草率勘验、酷刑逼供、伪证作弊、任意枉民。此案后几经亲属上诉京控,数十位官员、同乡联名书奏,纷繁曲折,逾时三年零四个月,终于平反昭雪。

案子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一日,在浙江省的余杭县,民妇葛喻氏向县衙状告媳妇毕秀姑毒死丈夫葛品连,请求官府验尸。知县刘锡彤接案,恰闻秀才孙竹山闲谈:葛家曾租举人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屋,居住了一年左右时间,杨与毕来往密切,教其识字,关系暧昧,因传出流言蜚语,而葛与毕夫妻不和,吵闹不断,以及有关捕风捉影的私情谣传。因此,刘锡彤认为葛品连之死乃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奸谋毒害所致。同时,他想到杨乃武曾帮余杭县的粮户写状子,控告粮吏浮收舞弊,还曾在县衙照壁上贴对子讽刺父母官,便决定要坐实这位敢与官府作对的举人的罪名。

此案由余杭县转至杭州府和浙江省,中间也有杨家人上诉,但由于杨乃武和毕秀姑畏惧用刑,不曾翻供,遂维持原判,并呈刑部。杨乃武在刑部复核案件期间,在狱中写了申诉状,由妻子和姐姐杨菊贞赴浙江省巡抚、臬司、布政司诸衙门申诉,无果。

同治十三年(1874),杨菊贞带着申诉状赴京伸冤,谓之“京控”。都察院将状子转回浙江省,杭州府仍然维持原判,再次上报。杨菊贞再次京控,通过人脉助力,并得到了胡雪岩的资助。第二次京控到了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由于得到了《申报》到追踪报道,引起民众关注。翁同龢将案情面陈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同治皇帝亲自下旨,令浙江巡抚会同臬司复查。

巡抚杨昌浚奉旨并未亲审,而是委托湖州知府许瑶光、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许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善共同审理。许瑶光审了几次没有动刑,杨、毕均称冤枉,双双翻供。但由于案情已错综复杂,节外生枝处不少。许瑶光审了两个多月,竟不知如何结案,只是一拖再拖,悬而未决。

因同治皇帝驾崩国丧,案件拖到光绪元年(1875)四月,给事中王书瑞上疏,指斥浙江省官员复查此案居心不公,草率马虎,拖延至今,奏请另派大员前往复查。慈禧太后见奏降旨:“此案情节极重,既经葛毕氏等供出实情,自应彻底根究,以雪冤诬而成信谳。”命令浙江学政胡瑞澜重新审理。

杨昌浚得悉后,向胡瑞澜威逼利诱,说此案反复审问了多次,无偏无枉,不宜轻率变动。胡瑞澜对人犯昼夜熬审,酷刑滥加。杨、毕受刑不住,再度诬服,虽屡经质对,仍多迁就成供,胡瑞澜以原判所拟罪行结案上报。

至此,杨乃武案成为全国瞩目的大案。毕秀姑因为“上着白衣,下着绿裙”而得绰号“小白菜”。民间舆论的关注和《申报》的继续追踪,使得慈禧再次传下谕旨,启动了“三堂会审”,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会审。最终得以翻案,涉案的三百多名官员有三十多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一百多人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叙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