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高俅,法律讲堂高俅是哪一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高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高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法律角度看高俅陷害林冲案发生的原因?

高俅是个阴险毒辣的小人,更是一代大奸臣。这是毫无疑问的,世人都是这么看高俅的。其实世人看不起高俅,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出身。他是靠陪宋徽宗踢球上位的,踢着球都能坐上太尉,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当然,并非是后无来者,几百年后的蟋蟀宰相贾似道,玩蟋蟀都能玩出宰相。比高俅略胜一筹。

法律讲堂高俅,法律讲堂高俅是哪一集

高俅做过许多恶事,其中就有陷害忠良。王进是第一个被他陷害的禁军教头,理由是当年高俅还是地痞无赖的时候,在街上横行霸道。欺负了一个外地来卖艺的,结果被王进出手教训了。高俅失踪怀恨在心,总想着偷偷地给王进扔砖头。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终于,在七八年后。高俅当上了太尉,终于找到了报复王进的机会。高俅一见到王进就给他一个下马威,要不是高俅怕破了自己的运气。故事王进就会被活活打死。王进知道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就带上老娘,连夜逃跑了。

世人都对高俅这种小肚鸡肠的心里嗤之以鼻,骂他是个十足的小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高俅报仇不假可他并非单纯的报仇。高俅怎么说也是堂堂太尉,能混到太尉,就这么没城府。其实高俅是铲除异己,恰好王进就是那个不能为他所用之人。若王进能为他所用,想必高俅不会那么小气。

高俅之所以要铲除异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太尉之位是怎么来的。说不定哪天,宋徽宗一不高兴,就换人了。他要在太尉府打下坚实班底,让那些对他不满的大臣都闭嘴。皇帝见他工作出色,想必也不会因心情而罢黜他。

还有林冲也是如此,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在禁军中有很高的威信,本来高俅是想拉拢林冲的。可林冲软硬不吃,高俅多次送礼给林冲,都被退了回来。搞得高俅很是难堪,高俅也曾给林冲小鞋穿,希望给他提个醒。可林冲依旧不为所动。

后来高俅才有了除掉林冲的心思,恰巧此时,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得罪了林冲,所以有人就以为,高俅是为了给儿子出气,才陷害林冲的。其实未免有点太小瞧高球了,若林冲能投入高俅帐下。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高俅极可能为林冲出气。把高衙内宰了都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高俅,成大事者可以六亲不认。

从法律的角度讲林冲犯法在先,带刀闯白虎节堂,违反了大宋的法律 。

高衙内在调戏林娘子后犯了相思病,高俅为了高衙内设计陷害林冲,叫人卖宝刀给林冲,再叫人要林冲带刀给高俅看,林冲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带进了白虎节堂,被高俅以带刀入白虎堂为由,说林冲想谋反想要把他害死。

高俅仅仅是因为带着别人花天酒地就被脊杖二十,迭配出东京,而后来杀人者倒没定死罪?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古代官员断案时,情理大于律条。

古代的法律条文不像现在那么细致,官员在断案时,往往会根据案情,以及当时社会的道德情理标准,作出合适的判断。因此,古代往往说“律例”,“律”是法律,“例”是曾经发生过相似案件时判案的成例。

题主说的高俅、杨志、武松的案子,高俅是教别人家的儿子不学好,这一点可谓道德败坏,所以府尹判他脊杖之刑,迭配出东京。杨志是被牛二夺刀挑衅在先,且牛二本身就是个泼皮无赖;而武松是为兄报仇。这两人虽然杀人,但都情有可原,所以没有偿命。

第二,身份的不同。

高俅在发迹之前,属于奴籍;而杨志曾中武举、又是宋朝名将杨业的后代,还当过军官;武松是县衙都头,又是打虎英雄。古代法律可不像现在的法律似的,讲究人人平等,身份不同,犯案时接受的惩罚自然也会不同。

第三,高俅是被人投告,杨志和武松是自首。

古代法律同样有自首减轻罪罚的规定,杨志和武松在杀人后,都主动投案自首,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处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高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高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