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孔尚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孔尚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比较明清两个朝代?
两个同样因为统治者自卑而耽误社稷国运、乃至中华文明的朝代。
朱元璋出身草莽,看惯了民间疾苦,当皇帝的优点是能够忧国忧民;缺点是小市民心态,学识和器量有限,容不下贵族、也就是文官集团掌权,所以对文官是往死了整,一时倒是吏治清明,但这是有代价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文官也是人照样会反弹,结果整个明朝就成了君臣争权的战场,哪还管什么社稷百姓!
朱元璋死后,文官开始反抗,朱棣成了中国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文官的权利开始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的皇帝开始玩木头、斗蛐蛐,要么就几十年不上朝。皇帝想赢,就找太监帮忙;文官干不过了,就得借外力,什么反贼李自成、满清鞑虏都能用,最终引清兵入关,彻底掘了大明国祚。否则没有这些贵族阶级默许,满清那点人想统治中国?做梦!吴三桂?替罪羊而已。
终明一朝,将我华夏文明善内斗的劣根性体现的淋淋尽致!“攘外先安内”竟然成了真理,面对外敌,得先把自己人干倒,这种行为成了惯例还没人反省,还被奉为真理,你们好意思拿出去说么?
至于满清,同样因为民族自卑,统治者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怎么统治汉人身上,至于发展强盛——汉人强大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宁与外邦不与家奴”的劣根性就此诞生了,甚至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抨击“小鲜肉”的现象就是如此,以前港台、欧美、韩日偶像成出不穷,大陆明星却总是一首歌唱一辈子,最近几年好不容易出几个偶像,就总有人看不顺眼,非要强迫孩子们去喜欢满脸褶子的老戏骨,这不是有病么?难道非要我们的孩子们再去哈韩哈日你们就顺心了?宁与外邦???
明清两朝的比较就是谁比谁烂,谁给华夏文明留下的污秽更多,谁让华夏落后于世界!所以光比较没意义,如何反省才是最重要的。
难道你没听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即使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满清进军中原的路线有很多,并不影响大局。当时吴三桂是借清兵来攻打李自成,他似乎是想仿效唐朝末年借兵契丹、回鹘攻打黄巢起义,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明朝的势力足够大,吴三桂甚至也可能重新回归明朝的怀抱,从根本上来讲,吴三桂就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中国人的典型,是一个一般明末军阀的代表性人物,百家讲坛里面讲吴三桂被黑了这么多,主要是金庸先生的功劳,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完全是伪历史。
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元朝灭亡南宋正是欧洲的中世纪的时间,时间正值十字军东侵,欧洲处于最弱的时候,元朝灭亡了南宋,但中国依然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当然蛮族入侵,使得中国人变得比以前野蛮了许多。而满清入主中原,这是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处在工业革命的前夜,同时代的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人处在一个被欧洲人羡慕的地位,据说莱布尼茨就对中国文化非常敬仰,然而这一切,当清朝入主中原的以后,很快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弘光政权的覆灭,1645年在渡过长江后不久,多尔衮就颁布了全民剃发令,改变了中国人3000年来的发式服饰,使中国人从此成为被世界嘲笑和侮辱的对象。
关于明朝灭亡时间的问题,历史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朝代死了一个皇帝并不代表一个朝廷灭亡。清朝皇帝们忽悠说,明朝灭亡于1644年北京沦陷后崇祯皇帝死掉的那一时刻,这纯粹是忽悠,也就是哄鬼的。在清朝人编写的大型史书《明史》中,弘光朝的马士英和阮大铖被列进了《明史·奸臣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弘光小朝廷不是明朝的说法只是一个鬼话,清朝人自己都不相信。严肃的历史学者都会认为,明朝真正灭亡的时间是1645年农历六月,南明弘光朝廷献上降表,将明朝的户籍地图等都献出,所有明朝的国家军队以及全体臣民从这一刻起,都划归了清朝,清朝才真正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替代了明朝,很快多尔衮颁布了全民剃发令,标志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在清朝康熙年间,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就明确指出,明朝300年江山灭亡于弘光朝廷。马士英是真正的灭亡明朝的元凶巨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孔尚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孔尚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