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刘瑾,法律讲堂刘瑾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刘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刘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权倾天下的明朝太监刘瑾是如何倒台的?为何明武宗要杀死刘瑾?

刘瑾的罪名是谋反,抄他家时发现了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以及暗藏匕首的折扇,结果被处以剐刑。

法律讲堂刘瑾,法律讲堂刘瑾九

但是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刘瑾,他是个太监呀!

在刘瑾之前,比他厉害的太监不说有一百个也有五十个。东汉的十常侍敢杀大将军,唐朝的太监更是手握兵权,随意废立皇帝,就这人家东汉、唐朝的太监都不敢想自己也能做皇帝。刘瑾一个正德身边的弄臣,靠哄正德皇帝开心上位,自身权力全部来源于皇权的太监,居然敢想自己做皇帝?

反正我是不信!

而且明朝骑在文官头上拉屎的宦官不止刘瑾一个,前有王振后有魏忠贤,可那帮大臣面对王振时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几乎是坐视土木堡之变,魏忠贤时期更是有一大帮大臣趋炎附势为虎作伥,为什么偏偏到了刘瑾这就跟他不死不休,前赴后继的斗争到底了呢?

刘瑾之死其实针对的根本不是刘瑾本人,而是朱厚照!

历朝历代都认为只要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自己就可以江山永固万万年。所以他们干掉了诸侯、干掉了宗室、干掉了外戚、干掉了藩镇、压制了武将。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没有矛盾的,干掉一个魔头,必然会有另一个魔头上位。

到了明朝,这个魔头变成了士大夫集团。

没错,明朝的皇帝集大权于一身,没了宰相、没了大将军、永乐之后藩王趴窝、土木堡之后武将勋贵集团也一蹶不振。

朝堂之上只剩下了看似手无缚鸡之力、柔弱、尖酸刻薄、乐于内斗的文官。

但是就是这帮文官士大夫,在永乐之后开始逐步坐大,内外勾结,试图把皇帝当作笼中之鸟供起来,试图用自己定制的道德标准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合格的皇帝,自己则安享天下。

这一进程源于仁宣,发展于土木堡之后,成化帝发现苗头不对,设立西厂成功遏制了文官集团。但是他的好儿子明孝宗放纵文官、纵容文官贪污腐败,耽于享乐、不问政务,导致文官集团的势力在孝宗年间迅速膨胀。

正德皇帝是个聪明人,他上台之初就察觉到了文官集团的威胁

所以他偷偷溜出京城,北上建立镇国府,自封威武大将军,亲手布置宣府、大同一线的防务。把京城保卫战之后落入文官集团手里的兵权拿了回来。

广收义子,重用江彬钱宁等年轻武将,培植自己的势力用来抗衡文官集团。

微服南巡,试图找到突破口,插手被文官集团经营成铁桶的江南地区。

所以,朱厚照就莫名其妙落水了,然后着个凉居然就治不好了!硬生生从着凉被治成口吐鲜血瘫痪在床,最终一命呜呼!

而刘瑾就是明武宗在对抗文官集团时的一把刀。

当然,这把刀很明显水平不咋滴,自己满身污点被人抓尾巴,甚至连自己内部都被渗透了。

在正德初年,刘瑾的工作主要就是打虎队长,借着察贪污疯狂打压文官集团,经常性的一查一大批,然后让他们把吞下去的银子再吐出来。这个时候文官集团还能忍,毕竟刘瑾目前为止也是只要钱不要命,坚持坚持等等你老大完了你自然也就完了。

可正德四年,刘瑾在明武宗的授意下提议召回各省巡抚,由各地的镇守太监负责,这一招可以说是直接戳到了文官集团的心窝。当然,让太监负责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明武宗来说,只要能把权力从你们文官手里拿回来,就管不得那么许多了!

此令一出,文官集团立刻炸窝,上到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下到一地县令,开始无休无止,不要命般的弹劾刘瑾。

随后莫名跳出安化王造反,名义就是诛杀奸贼刘瑾,文官集团又收买了太监二把手张永。待朱厚照给平叛回来的杨一清庆功时,集体发难。

造反被抓的安化王代表宗室,我造反是为了杀奸贼刘瑾,如果你朱厚照不杀刘瑾,我之后肯定还有其他宗室!

杨一清代表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和刘瑾深仇大恨,自不必多说。

张永则是太监的代表,他是八虎的二把手,张永参刘瑾,就意味着太监集团内部也分裂了。

宗室、文官、太监三方联合,朱厚照和刘瑾彻底被孤立。此时朱厚照已经下不来台了。宗室用造反威胁,自己内部又被分化,想平息这个局面,就只能杀刘瑾。而且刘瑾本身也不干净,罪名一抓一大把,真是想保也没法保。

朱厚照之后的明朝皇帝吸取了明武宗的教训,知道跟这帮家伙玩不能来硬的,小命不保不说,身后也能被黑得体无完肤。所以大多都采取从文官内部进行分裂,让他们狗咬狗,皇帝居中制衡的策略。

后面又来了个和文官集团硬刚的明熹宗,结果活了二十一岁又莫名其妙没了。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刘瑾是明武宗时期权倾朝野的太监,他曾服侍过明孝宗朱祐樘,后被明孝宗派到太子朱厚照身边,这个刘瑾有点小聪明,把不懂事的太子朱厚照伺候得很开心。反正也不教朱厚照什么好东西,正好朱厚照也是个天生的玩家,刘瑾让他非常满意。

明孝宗去世时,他特别担心自己的这个皇位继承人,给他安排了托孤大臣,可朱厚照一继位,还是劣性不改,只顾自己玩。要说皇帝玩就玩吧,毕竟在明朝好玩的皇帝也不只是朱厚照一个。国家还有内阁在打理,只要皇帝不乱来,内阁大臣还是能够让国家运转。

朱元璋在开国之始,就立下规矩,太监不得干政。朱元璋的意图很明显,可他的子孙们不听话,重用太监的还不少,我们熟悉的就有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王振就是那个让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太监,魏忠贤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可这个刘瑾简直坏透了,没有干过什么好事。

坏事做多了,总是要得到报应的,刘瑾利用明武宗朱厚照对他的信任,专横跋扈,坑害贤良。不少贤臣看不惯他,上书明武宗,要求严惩刘瑾,可一次次的被刘瑾逃脱。以至于后来大臣们也无奈,利用太监张永,张永虽也不是好东西,他却成功的扳倒了刘瑾。

刘瑾被明武宗凌迟处死。凌迟也叫千刀万剐,一听这名字就知道非常残忍。据说刘瑾被剐了3357刀,这个数字是不是真实,也不得而知。虽说刘瑾罪大恶极,但说实话这样感觉还是很残忍的,刀刀见血,这个场面实在没有什么词可以去形容。

刘瑾是刘邦第62代孙,要是刘邦知道这事,不知会做何种感想。刘瑾在很小的时候,被其伯父太监刘顺收为养子,后在养父刘顺的引荐下净身当了太监。太监也不是什么好职业,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要么是家里穷,要么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刘瑾在伺候明武宗之后,却以王振为榜样,一心想混出个样子来。有了这个想法就犯皇家大忌,明太祖朱元璋说过太监不能干政,可刘瑾就是不当回事。朱厚照在他的调教下,只知道玩。把明武宗朱厚照哄得开心,朱厚照对刘瑾非常信任。如果仅仅是主仆关系的信任也没有关系,可刘瑾迷恋权力,于是不断的向明武宗索要权力,明武宗对他也是大方,给刘瑾很大的权利。有了权力的刘瑾利,肆意妄为,残害忠良,盘剥百姓,营私舞弊。因此成了明朝最大的贪官。

明武宗朱厚照极端信任刘瑾,大臣们无数次向明武宗进言,说刘瑾欺上瞒下,结党谋私,明武宗就是不信,后来在巨大的压力下,明武宗朱厚照才下诏调查刘瑾,他亲自督阵,一查不要紧,在刘瑾的家里连印玺和玉带等皇帝用品都有,金银珠宝那是多得数不胜数,把明武宗都惊得瞠目结舌。明武宗朱厚照大怒,刘瑾如此,凌迟处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刘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刘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