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铁腕雍正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铁腕雍正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正继位时间?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08日),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前后在位共十三年。 雍正在位期间,清朝显示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活多大岁数在位多长时间?
1.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在位13年,享年57岁。
2.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继位的真实历史?
雍正的皇位是康熙传给他的,是遵从康熙的遗诏继位。
1708年和1711年,康熙皇帝两次废黜了太子胤礽,这引起了其他皇子对嫡子之位的觊觎。在嫡子之位争夺战中,最有实力的是原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共四股势力。皇四子胤禛才智过人,深有政治智慧,在夺嫡之争中韬光养晦,各方周旋,最终赢得了康熙的支持,继位后年号雍正。
雍正就是康熙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因为康熙明白,当时的清朝已经是一个烂摊子,必须有一个铁腕人物来整治,而能够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雍正。而且以康熙的睿智,他是不可能让别人篡位的。历史证明雍正是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朱元璋铁腕治腐,却无法解决问题,为何雍正三招却能立竿见影?
两者的结果不同,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官员的待遇不同;明朝我们都知道官员的工资是很低的,而且其工资还不仅仅是银子,它包括布匹、胡椒等生活用品,所以发到手的银子更少了。不说其他的,就说说我们都知道的海瑞,后来官至二品,死后连一副棺材都买不起。二品在明朝基本已经做到顶了,一品一般是皇帝的亲戚。这种情况就逼着官员去想其他办法弄点生活的银子。雍正的办法是加了养廉银,这样,官员的待遇得到提升,最起码会减缓一大批人走向贪污这条路。
第二个,面临的局面不同。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帝国,没有多少钱,没有多少人的。很多都是矮子里面拔高个,所以,官员的质量必定参差不齐,从南北两榜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就不同了,经过前面一个大的治世,无论从银钱和人才来说,都要比朱元璋面对的环境好多了。
第三个,在位时间长短不同。朱元璋当皇帝有30年的时间,雍正只有10年左右。所以,一个策略实行下去之后,都会对当前的状况有一定的作用,短期之内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长就不同了。雍正的策略作用真的大的话,后期清朝也不会出现一个和珅。
所以,两个人的两种方式都只是暂时的缓解了,雍正在处理贪官的时候杀的也挺狠的,但是就历史的结果来看,和朱元璋的差不多。具体怎么解决,这个谁都没办法说,可能真的要等到天下大同那天。
这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问题,说实话不太好比较,朱元璋铁腕治腐败,为什么还没有解决问题?
首先,他有点矫枉过正,贪污腐败自古皆有,不可能完全消除,他的思想有点过于理想化,动辄几万人的杀戮只会引起更大的逆反,如果他把反腐的出发点放在控制到一定水平以下,说不定会好很多。其次,他有点过于苛刻,官员也要生活,想要官员不贪污必须在工资待遇进行提高,但他当时给出的待遇是勉强够糊口,官员想要体面的活下去,自然铤而走险了,毕竟不能让人人都像海瑞一样。最后,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手下都一帮粗人,领兵打仗还行,一旦封爵封侯自然开始贪腐,朱元璋其实在反贪上已经做的够好,只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官员整体素质不够高。
至于雍正为何取得的效果比较好,个人感觉也有三个方面,首先,雍正擅长使用中庸之道,他痛恨贪污,但对贪污的认识比朱元璋更深刻,也更现实,他的目的不是消除贪腐,而是控制贪腐。其次,雍正时代的官员待遇相对比较好,很多官员即便是不贪腐或者小贪腐就能过的很好,两害相权取其轻,自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为稳妥的生活方式。最后,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来的是个一个强大的帝国,各项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人心向背也比较清晰,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帝国,反腐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铁腕雍正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铁腕雍正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