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讲堂伍子胥复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法律讲堂伍子胥复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伍子胥几岁率吴军打楚国?
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53岁时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父诛乎楚什么意思?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求见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
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匹夫报仇。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来报杀父之仇,不可以。”
因此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如何评价“伍子胥掘墓鞭尸”?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他是楚国人,拖到祖父、父亲、哥哥都在楚国做过官,他们家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庄王因误听馋臣费无极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的帮助下侥幸逃过一劫。(伍子胥墓)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帮助吴王阖闾筑城练兵,他通过不断的发愤图强,获得了吴王的信任,封为相国。吴王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兴兵伐楚,楚军战败,都城失守,楚王逃走,楚庄王以死多年,吴军入城后,伍子胥命人掘开楚庄王的陵墓,拖出尸体,鞭尸泄愤,用鞭子足足抽打了300多下。 也有的专家说伍子胥并没有掘墓鞭尸,而是用鞭子抽打楚庄王的墓300多下。几千年过去了,是鞭坟还是鞭尸以无从考据了,成为了历史之谜。
这段历史《史记》上也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过分了,称其“怨毒之于人甚哉”;
伍子胥作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具有远见卓识,协助吴王成就霸业,但是因为家仇逃到吴国,他成功后报复前王,为后人所诟。
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伍子胥的作法极为残忍不人道,甚至反人类,至少说明他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但当时伍子胥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时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伍子胥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掘墓鞭尸的行为。虽说有点过,但他敢爱敢恨还是值得肯定的。
鞭尸掘墓是难解心头之恨。
一、报仇雪恨
伍子胥与楚平王有血海深仇,伍子胥率兵攻占楚国都城。可当时楚平王已经去世,继位的楚昭王逃跑。
伍子胥未能亲自报仇雪恨,痛哭不止。他对吴王阖闾说:“我父兄之仇,未报十分之一,请允许我掘开楚平王坟墓,开棺斩首,才能泄我心头之恨!”阖闾应允。
伍子胥找到楚平王坟墓,劈开棺木,见平王尸体用水银殓过,至今未腐烂,不由得怒气冲天。伍子胥举起铜鞭,狠狠抽打了三百鞭。尸体肉烂骨折。
二、血海深仇的原因
伍子胥到底和楚平王有什么样的血海深仇呢?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
太子建长大后,要迎娶美女孟嬴。但是,在奸臣费无极的怂恿下,奇葩楚平王用掉包之计娶了儿媳妇。事后,二人心怀鬼胎,害怕丑闻泄露。派太子建戍守边疆,远离都城。
三、满门抄斩、九死一生
不久,费无极担心太子建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阴谋陷害太子建。四下散布谣言,诬陷太子建在边疆招兵买马,意图谋反作乱。
楚平王信以为真,派大军捉拿追杀太子建一党,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老师伍奢。
楚平王不但杀死伍奢,还要满门抄斩,斩草除根。伍子胥九死一生、历尽千难万险逃往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增强国力后。大举进攻楚国,就出现了鞭尸掘墓之事。
四、难消千年之恨:
申包胥是伍子胥曾经的好朋友,派人送信给伍子胥说:“你也曾是平王之臣,楚国之民,掘墓鞭尸,太为过分。你能灭楚,我就能复楚。”
伍子胥对信使说:“我军务繁忙,就不给老朋友回信了。你替我转告申将军,说我年事已高,报仇心切,好比是日薄西山,却依然路途遥远。因此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
由此看来:报仇,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无论伍子胥如何奋力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他的父亲,他的哥哥,他的青春年华,他的好友和他的故乡都不会再回来了。此时的伍子胥已经53岁了,他在仇恨中整整过了19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问答,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果断点击关注。
史上最狠毒的复仇方式。
小编点评: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臣子,于楚国吴国都有功的大军事家大谋略家,最后竟落得被赐剑自杀的境地,一生功名毁于一旦。可谓是:天意弄人,天妒英才啊!
自古以来都有死者为先,入土为安。但在战国时期却有这样的创举:楚平王驾崩下葬,原楚国臣子伍子胥还是掘开坟墓,鞭尸三百,是不是太狠毒?到底两者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伍子胥要掘开楚平王坟墓,还要鞭打尸体?
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伍子胥父亲),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伍子胥哥哥)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伍子胥)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子胥四处逃亡。
民间对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的传说。当初,伍子胥携楚国公子建逃亡至郑。公子建联络晋国谋反一事泄露被杀后,伍子胥又投吴逃奔至韶关,因苦于无船渡河而一夜白头。正在又愁苦又害怕的时候,一船飘然而至。待安全过河,伍子胥却放心不下,再三叮嘱艄公事勿外泄。艄公一声长叹:“我敬公是国家忠臣良将,才冒死相救,公却不信于我。”言毕,将船划至河心自沉以表心迹。因了伍子胥的多疑猜忌,竟枉害救命恩人。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他胸中始终回荡一股愤懑之气。他辅佐阖闾修理法制任用贤能,奖励农商充实仓廪,治理城郭加强守备,又举荐深通兵法的齐人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一带强国。伍子胥来到吴国,掀开了吴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一个弱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振兴。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楚国是七国中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吴楚交兵,吴兵攻入楚国国都,几乎灭了楚国,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叶。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大败齐兵,威震天下。
此后,伍子胥与大军事家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镇晋国,而使吴国称霸一时,伍子胥也由此博得着名军事家、谋略家的美名,在民间享有盛誉。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伦理,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吴国的辉煌,仅是昙花一现。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重用奸臣伯否,疏远伍子胥。其时越王句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亡国之祸,数次进谏,“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夫差不听,偏信奸臣伯否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
刚烈的伍子胥,刎颈之前,对其舍人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在吴东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经此门灭吴的。夫差得知此话大怒,令人用马革裹伍子胥之尸,浮尸江上。卧薪尝胆的句践果然灭了吴国。夫差临死时“掩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吴国人可怜伍子胥之刚烈,为他立祠於太湖边的一个山上,命此山为胥山。司马迁认为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讲堂伍子胥复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讲堂伍子胥复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