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私募基金法律问题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私募基金做广告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按照《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禁止有以下行为: (一)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第37条则是对应的处罚规定:募集机构在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过程中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视情节轻重对募集机构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撤销管理人登记等纪律处分;对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行业内谴责、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

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私募基金法律问题有哪些

私募基金一般不得利用公开传媒等进行广告宣传,即不得公开地吸引和招徕投资者;私募基金在中国是受严格限制的,因为私募很容易成为“非法集资”,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众集资,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并转移至个人账户,则定为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极严重经济犯罪,可判死刑.

如何看待私募基金“线下直销模式”被罚呢?

由于现在是资本寒冬。部分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业绩。不惜和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合作,违规推销他们的产品。错误的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可能会放松监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及时的亮出了红牌。表明不管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只要违反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必将受到严格的惩罚,这也是对其他的投资机构起到了警示作用。避免了其他投资机构重蹈覆辙,进而造成对投资市场的更大伤害。


利得基金被处罚有两个原因:1、有奖销售。这个是基金销售法律法规禁止的。2、与无销售资质的机构合作。我们都知道,基金销售一般有2个模式:直销、代销。直销即: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代销:委托第三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销售。 要想销售私募基金,必须取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同时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 然而利得基金与无销售资质的机构合作,则有可能导致:无资质的机构销售私募基金,这明显不复核法律法规。3、公开宣传推广。私募基金销售是不能公开推广的,利得公开推广,不管是自行公开推广还是找别的机构公开推广,最终的结果都是公开推广。

笔者认为:处罚非常好。一直以来,私募销售乱象多,各种不良私募包装后蒙蔽老百姓的眼睛。代销机无疑趁机豪赚。让本来投资就不是很专业、信息也不会非常敏锐的老百姓受到威胁。

故,处罚力度只会越来越严格。

这个现象出现说明金融市场环境恶劣,原来的运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一些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营销模式,采用线下人员推销奖励的形式而完成基金的募集工作,而这种方式不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

有奖销售基金,让没有资质的人销售基金,这跟卖保健品的有啥区别。这帮人卖基金基本不提示风险,说明白了谁还买?最可恶的是有一部分人专找老年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再给点鸡蛋啥的,,把人弄舒服了,东西就卖出去了。这不仅是职业素养的问题,还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今年五月份,我开户的那家券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疯了一样给我推荐独角兽基金,天天微信“轰炸”,还找我参加活动,当然我没买 ,但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买的,现在肯定都赔钱。基金是专业性很强的产品,在销售上必须严监管,一定要让投资人买的明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私募基金法律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