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行业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旅游行业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现行的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为实施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而制定的。《实施细则》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旅行社的设立条件、旅行社的申报审批、旅游业务经营规则、分支机构管理、旅游者的权益保护、对旅行社的监督检查等内容。
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共17条。旨在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
3.《旅游安全管理办法》
已经2016年9月7日国家旅游局第1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要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4.《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
于1987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经第588号国务院令公布,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做出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目前内有20条相关规定。
5.《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是为加强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旅行社规范经营,维护我国旅游业的声誉,按照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参照国际惯例,经国务院批准,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
关于旅游资源法律问题的启示?
开发温泉旅游资源,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温泉资源极其丰富。充分、有效地开发乡村温泉资源,建设温泉旅游景区和度假村,对于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法,发挥好旅游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带动作用。
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依据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产品质量法的法律依据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人文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世界各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二是根据旅游资源质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加以保护。
保护内容
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
1.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2.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旅游行业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旅游行业法律问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