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法律问题,十恶法律问题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恶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十恶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忤逆之罪?

意思是指冒犯、违抗之意和指不孝顺、叛逆之意。在古代是很严重的罪。可能面临绞刑或凌迟处罚

十恶法律问题,十恶法律问题有哪些

1、表示违抗之意的责罚

“忤逆”案是古代“十恶”里仅次于谋反叛乱大案,一旦县里出了忤逆大案,县官要撤职待参,甚至会获充军发配,而“忤逆”罪的极刑比凌迟还要残酷,采取“剥皮揎草”、“磨骨扬灰”。

2、表示不孝的责罚

在封建社会对不孝顺父母,也是古代“十恶”之一“不孝”,父母可以到官府告子女“忤逆”,一旦罪名成立,子女会受到最严厉的刑罚惩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罪莫大于不孝”的说法 ,据说这是夏朝法律就已确立的原则。隋唐以后的不孝是一组被认为严重违反孝道的罪名,严重则处绞刑。

请问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罪名是什么?

谋逆!犯了这个罪,是不允许被赦免,也不会有人敢求情的。

一般人犯罪,自己受处罚就行了。哪怕是被凌迟,也不会牵连家人。

但是,如果你谋逆的话,会株连家人的。而且,肯定没人能救你,皇帝百分百要被弄死你。如果你对皇帝还没有过什么贡献,家里人肯定必死无疑!这叫斩草除根!

皇帝对于谋逆的人,一般是“夷三族”(株连三族),父亲一族、母亲一族、妻子一族(也有说是父、子、孙三代人),都要被砍头!秦朝的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就是因为谋反,被处夷三族。

清朝名将年羹尧有名吧,功劳大吧,雍正小舅子,被尊为"年大将军"。结果,因为“大逆罪”,被赐死了。家里面的族人,都受到了牵连。父兄等人虽然没死,但是也被免职了。儿子年富被杀了,他帐下的谋士也被杀了。剩下的直系亲属,基本上都被流放了。

诛九族的没有,诛十族的有一个。明朝的方孝孺,因为誓死不降朱棣,被诛十族。一共死了八百七十三人,还有数千人被流放。

(文|勇战王聊历史)

大家伙,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谓的罪名除了维护国家之外还需要维护皇家的尊严和帝位,故而一部分罪名都是和江山社稷有关。

而这些最严重的的罪名被统称为“十恶”。

中国古代历代对重大犯罪的法律从秦汉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但直到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中的齐朝制定的《北齐律》正式出现了“重罪十条”之名。

之后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朝,制定《开皇律》又在此基础上列出“十恶之条”,此后历代都为之沿用。

第一:谋反罪

所谓谋反罪,是指推翻王朝的统治,夺取帝位的行为,是十恶之首,比如明朝的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等

第二:谋大逆,主要为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第三:谋叛。主要为谋背国从伪;

第四:恶逆。主要为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第五:不道。主要为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第六:大不敬。主要为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

第七:不孝。主要为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在,别籍异财,若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第八:不睦。主要为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

第九:不义。主要为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第十:内乱。主要为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也因此十条之罪重大,历代帝王大赦天下时,十罪是绝无可能赦免的,因此有“十恶不赦”之说。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最最最严重的罪名,就是谋逆,在古代社会看来,没有被谋逆更严重的了。

一般的刑事罪和经济罪,就算杀人放火,盗卖国库这种,也不会牵连家人,最多本人被腰斩,凌迟。

只有谋逆,轻的是诛三族,也就是父母兄弟子孙,重的诛九族,也就是指犯人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更离谱的还有明朝方孝孺的诛十族,连左右邻居都要死。

诛十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罪名了,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之门生。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劣政。

造反!!中国古代是家天下,就是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家产,而别人造反就是抢他的家产而且造反的对待所谓的皇室都挺狠的。所以皇帝是最怕别人造反的,所以对造反的定罪也是最严的!

免死金牌真的能够赦免十恶不赦的大罪吗?

小油瓶认为,如果真的犯了皇上的逆鳞,君要你死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十个免死金牌也救不了你,就算不直接杀你,也能有一万种方法间接搞死你!

上下五千年,璀璨又悠久的中国历史中,免死金牌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皇帝犒赏功臣、重臣的一道独有的特权凭证,最早称为丹书铁券-用朱砂写在铁质的凭证上,为了防止假冒,还得将铁劵从中间剖开,朝廷和大臣各存一半,还得将丹书铁券藏在用石头建成的宗庙里,一方面是有效保证铁券的安全,另一方面显得对它的珍重。

那么丹书铁券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汉高祖刘邦能一统天下,离不开一帮兄弟、良将能臣的支持,为了笼络开国功臣们,创造性的颁给功臣们“荣誉证书”-丹书铁券作为奖励,在统一过程中,刘邦陆陆续续分封了七个异性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还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份丹书铁券。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但是这些最早的丹书铁券,仅仅是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的凭证,没有免死的话语和记录。

直到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开始有了免死的权限,早期的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到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连受赐铁券的功臣的子孙也可以凭借铁券免死1-3次。

中国现在仍现存于世的文物丹书铁券,就是唐代的钱镠铁券,唐昭宗因钱镠平叛有功赐予他的,由于唐家子孙妥善保管,才能传承至今。

《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钱镠铁券清晰的记载了,钱镠受的赏赐,官职和他的功绩,可以饶恕被赐者9次死罪,子孙三次死罪,如果平常犯了法,也不能加以刑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为了安抚柴家,就赐给了柴氏丹书铁券,水浒传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就是依据于此。

到了明代,朱元璋效法唐朝,也对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赏赐,一些位高权重之人,还被赐予了丹书铁券,明代的沈德符《野荻编》中记载,丹书铁券上写着

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

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一切死刑就可以免除,但是依旧还得免去官职、待遇,只是留条命而已。

那么手持免死的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

先说汉高祖刘邦,前面讲过了刘邦分封了7个诸侯王,还赐给他们丹书铁券,后来刘邦坐稳了皇位后,就开始着手收拾在汉朝这7个诸侯王,最后七个人被刘邦杀了5个,还有两个没被刘邦杀,是因为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死得早,刘邦还没有来得及下手,他们就死了。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建国后,也是大肆封赏,不仅赐爵,还有高官厚禄,为了打消功臣的顾虑,还给他们颁发丹书铁券,只要不造反,不但本人可以免死连子孙也可以免死3次。

那么这34位功臣都得到善终了吗?答案是除了14名病死的功臣外,其他的先后都收到了朱元璋的死亡判决单,当然所有的罪名都是一条,全部都是谋反。

你到底是不是谋反,用现在的话说,最终解释权由皇帝说了算,说你是谋反你就是谋反。

所以小油瓶认为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并不能真正的免死,如果皇帝想让你死,你绝对活不了。

伴君如伴虎啊,还是做个平常人最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恶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恶法律问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