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收常见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税收常见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现行的税收基本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哪些?
中国现行的税收基本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4号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8
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修订并公布,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年12月25 日财政部文件(93)财法字第38号发布,2011年10月28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5号第二次修改并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5号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8
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9号修订并公布,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年12月25 日财政部文件(93)财法字第39号发布,2008年12月15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1号修订并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2000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4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具体征收管理哪些税种?
东奥中级会计职称为您解答:
下面我来为你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税收法律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两种,其中征税主体包含国家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
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较多,主要有:部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烟叶税;资源税;印花税(除股票交易印花税之外);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海关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有关税;船舶吨税;委托代征的进口增值税与消费税。
上述的税收法律主体还有纳税主体,纳税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与其他组织。包括中国境内所有的来源的外国组织、企业、外籍人与无国籍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日常中常用的税收筹划有哪些?
感谢邀请。
公司经营之后,可以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自己经营生产的效益进行科学的安排,以完成少缴税款的目的。税务筹划有利于纳税人实现税务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那么常见的税务筹划方法有哪些呢?有以下三种:
1.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慎重的选择投资的行业和地区,然后利用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企业税务筹划。就比如说国家很看重西部大开发,对那边的一些企业都会有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像低税率政策、减计收入优惠政策、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就业安置的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些优惠政策在国家规定的区域里面享有很大的优惠力度,开展企业税务筹划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个方面去考虑。
2.合理的利用组织的形式来进行企业税务筹划,你就比如说,如果你的公司想在境外开设分支公司的话,那么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那么在被设立国是跟当地的居民一样视为纳税人的,需要承担很多纳税的义务,但是子公司相比起分公司来说,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就会多一些,如果说东道国的税率低于居住过的话,子公司还可以得到递延纳税的权利,但是分公司的话就不行,因为分公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3.缩短折旧的年限来进行企业税务筹划,缩短折旧的年限可以促进成本的回收,把后期的成本费用向前移,从而就使得前期的会计利润向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时候,所得税的递延缴纳就相当于是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而且当企业享受其他的优惠政策的时候,延长折旧期,把后期的利润安排在优惠期内,也可以减轻企业相应的负担。折旧常用的一些方法就是工作量法、余额递减法、直线法等,而且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值还不一样,分摊的成本也会不一样,从而影响各期企业的营业成本和利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收常见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收常见法律问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