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基层法律问题,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律明白人是什么?

法律明白人是指从网格员、村(社区)干部、“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村(居)民中遴选的村(社区)法治带头人。

了解基层法律问题,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意义

“ 法律明白人”职责

(一)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宣传民法典以及与“三农”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了解社情民意,反应群众法律需求,对接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为村(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

(三)主动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四)学习宣传法律援助知识,对遇到法律纠纷的困难群众,积极引导其寻求法律援助;

(五)积极参与法律业务培训。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

《工作规范》强调,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党组织统筹推进“法律明白人”遴选培训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群众。以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在群众中培养“法律明白人”、培养服务群众的“法律明白人”,聚焦解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法治素养。

法律明白人是指从网格员、村(社区)干部、“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村(居)民中遴选的村(社区)法治带头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法治社会建设相关部署,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实村(社区)普法社会力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权利义务包括: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有关的案卷或者庭审材料。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托关系。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村民(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议。

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应聘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有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权参与所务民主管理,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有关司法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四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第四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了解基层法律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