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法律问题,股权众筹法律问题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众筹规定?

2021年众筹规定主要包括:平台要求实名认证、众筹项目需要提供详细信息、不得涉及禁止众筹的项目、平台要求提供专业投资风险提示、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督和公示等。此外,平台需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投资人维权。

股权众筹法律问题,股权众筹法律问题有哪些

众筹平台也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021年,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众筹的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众筹平台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此外,众筹平台还需要进行注册备案,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众筹资金的监管,防止资金被滥用。

2021年,中国政府对众筹业务进行了监管和规范,发布了《关于加强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该通知要求众筹平台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众筹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对投资者的资金进行严格监管。此外,还规定了众筹平台的运营规范,包括信息披露、风险控制、资金管理等。

如何看待股权众筹模式未来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影响?

股权众筹是最近两三年开始兴起的新型筹资模式。2014年股权众筹募资超过7亿。2017年上半年共有37905个众筹项目,实际融资额达110.16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8.11%。可见众筹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是股权众筹却在2017年开始陷入低潮,2017年上半年,百度众筹、苏宁私募股权悄然下线;以私募股权融资为核心业务的京东东家也开始调整业务,阿里旗下蚂蚁达客则今年来未上新任何项目。

为何股权众筹遇冷呢?

一方面,政策的迟迟不明确。

2014年,股权众筹已经明确归属于证监会监管,筹备中的《对股权众筹平台指导意见》提出,公司股东不得超过200个,单个股东投资金额不得超过2.5万元,整体投资规模控制在500万元内。但是直到如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文件出台。

去年年底,证监会称,根据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目前,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尚未启动。如果有机构宣称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业务,可能是虚假宣传,也可能涉嫌从事非法活动。

另一方面,也跟中国风投环境有关

如今的市场是不缺钱,但是缺少好项目。去年开始的共享单车就是最典型的证明。一个并没有太明确盈利前景的商业项目,竟然引发了风口级投资,可见资本的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好的项目根本不愁资金,而众筹现在募集资金有限,也是个制约。

还有就是行业有些失败案例的影响。

2017年7月,36氪明星项目出问题,投资人称,猿团先后总融资超过1500万,其中一部分被CEO转入谢恩明个人账户,一部分偿还其创业欠下的债务及各类开销。

36氪众筹项目是专业的科技媒体起家,按道理选择项目的能力应该很专业,但是接连踩雷,也给股权众筹蒙上了阴影。

现在看,股权众筹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就如有人评价小米旗下也设立的米筹金服,专门做众筹的,但是小米旗下也有顺为投资,如果是好的项目,肯定优先顺为资本啊,又怎么会把优质项目放到众筹平台呢?

以此类推,阿里,京东,苏宁旗下都有众筹平台,但是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投资公司,这样一来,就陷入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很难。

最后再说一点,普通人的辨别能力是最大短板,虽然众筹模式金额不高,但是风险巨大,创业成功率更是低到残忍。所以失败是大概率的事件,尤其对普通个人来说。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为何证监会至今仍未明确股权众筹的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我认为股权众筹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很有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