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冬奥 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冬奥 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冬奥纪念钞拒收可以报警吗?
对于冬奥纪念钞的拒收行为,是否可以报警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法律法规。一般来说,如果拒收行为涉及到欺诈、盗窃、伪造等犯罪行为,可以向警方报案。然而,如果仅仅是商家或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拒收冬奥纪念钞,并没有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报警可能并不适用。详细的解决方法可以咨询当地相关法律机构或律师。
根据中国法律,拒收冬奥纪念钞并不构成犯罪行为,因此无法直接报警。然而,如果拒收行为涉及欺诈、伪造等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此外,可以向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寻求法律保护和维权途径。建议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咨询专业法律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
将冬奥运冠军的名字注册商标使用,抢注行为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吗?
当然不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10月印发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到:
依法严厉打击未经授权将奥运冠军等较高知名度奥运健儿姓名作为商标进行恶意抢注进而损害其姓名权及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利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或者残奥会运动有关的元素开展商业活动引人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国奥委会官微曾发布提示:如未获得运动员本人或未成年运动员监护人授权,不得以奥运健儿姓名恶意抢注商标,有上述行为的应及时撤回和停止实施商标注册申请。
2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依法打击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等商标注册的通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商标法》等规定,对“冰墩墩”、“谷爱凌”等429件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依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已注册的“雪墩墩”、 “谷爱凌”等43件商标依职权主动宣告无效。
建议:
对个人和企业而言,商标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但企业更应该重视原创品牌,树立品牌意识,而不是无休止的打“擦边球”。对于商标权利人,则应及时申请商标,优先取得商标专用权。
俄罗斯被禁止参加奥运,真是因为兴奋剂?
中国有句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人则常常用"阴谋论"来讲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事情。
不知俄罗斯人怎么看"告密者":告密者,俄罗斯国家反兴奋剂实验室负责人,此人向加拿大法律教授麦克拉伦提供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称俄罗斯安全部门和体育部门合谋让1000多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麦克拉伦随即向奥运会反兴奋剂机构报告;经调查核实,奥委会启动了对俄罗斯运动员全面禁赛的命令。
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 近日又公布了一份来自"告密者"的最新证据,而奥委会专门为调查索契冬奥会成立的反兴奋剂机构也证实了告密者的内容,并发现25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其中11名获奖者的奖牌被收回;其中不乏金牌得主。
奥委会对俄罗斯的禁赛决定不光要禁止俄罗斯曾参加平昌冬奥会,还要罚款一千五百万美元罚款。这还不算完,时任俄罗斯体育部长Yuri Nagornykh被终身参加任何与体育有关的国际活动。这位体育部长在随后的声明中说,这是"史无前例的践踏奥运会精神"。
这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禁止一个国家的所有远动员参赛;不过,奥运会主席巴赫先生还是为没有卷入索契冬奥会兴奋剂丑闻的远动员网开一面;但前提是入场式由奥运会会旗引导,穿着写着"俄罗斯xx 远动员名字"的运动服;如果夺得金牌,升奥运会会旗,奏奥运会会歌。
上周,俄罗斯主管体育,运动,旅游和青年政策,2018年世界杯组委会负责人副总理穆特克Mutko反对俄罗斯"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的指控;而FIFA (国际足联)上周的一份声明也说,莫斯科对2018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准备工作不受影响。俄罗斯人心里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俄罗斯和普京并没有暗示莫斯科将抵制本次冬奥会;相反,业界人士反而指责奥运会处罚太轻,网开一面,如里约奥运会一样,大多数俄罗斯运动员都参赛了。
那么桀骜不驯的普京大帝一声不吭地吞下苦果,或者确实是事出有因;也或者是与奥委会彻底闹翻,万一世界足联取消或者改变2018世界杯比赛地点,俄罗斯损失会更加巨大。普京大帝也有走背字的时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冬奥 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冬奥 法律问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