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援助管理系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律援助管理系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骗取法律援助如何处理?
一、骗取法律援助将会承担什么后果
骗取法律援助会对个人征信记录有所影响,导致个人征信记录受损,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受援人通过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骗取法律援助的,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并可以给予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其违法行为记入全市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而如果相关单位没有按规定出具困难证明,或者提供了虚假证明,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一)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绝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财物的;
(三)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
(四)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财物,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退还;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违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门予以没收;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哪些人能申请法律援助
公民获得法律援助应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经济困难:本市现行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具体标准为申请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具体按照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本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执行)。
2.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属于下列事项: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根据法律规定,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受援人在受援过程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将因不符合条件而被终止法律援助。如果受援人的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或者受援人自行委托其他代理人的话,法律援助也会被终止。另外,受援人如果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法律援助,除了法律援助服务被终止,当事人还将受到处理。
被告可以到户籍所在地申请法律援助吗?
可以
国务院出台的《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可在事发地申请法律援助,就是说你可以在事发地申请,不需要到户籍地申请。一般的话,经济困难且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性法律援助条例,把像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工伤待遇保险等等纳入其中,算是对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一种补充。你需要去事发地法律援助中心去咨询下,符不符合范围。如果符合申请条件的话,你还要出具身份复印件、经济困难证明和法律援助申请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律援助管理系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律援助管理系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