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都法律援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新都法律援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部分媒体在没有弄清滨海新区数据变化的原因,就冠以造假的结论,是否有过于草率?
辽宁、内蒙古之后,天津也宣布“挤掉”GDP水分。
如果说统计造假与一段时期内“唯GDP论英雄”、或地方干预统计情况有关,浙商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师孙付认为,那么“挤水分”的动力来自两方面:
这既是提前应对2019年起国家统计局推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防止历史前后经济数据“打架”;
又有当前中央加强地方财政债务监管下主动坦白,做低基数以便获得更多转移支付的考量。
地方争相“挤水分”
此次天津宣布滨海新区GDP收入大降三分之一,让“GDP注水”的话题重回中心。
天津广播1月11日发布微博披露,天津滨海新区两会上重新调整了GDP统计数据,2016年滨海区GDP从万亿元下调至6654亿元,降幅达三分之一。而在此次调整前,2016年滨海区GDP占天津全市当年GDP的近56%,更是成为全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国家级新区。
此外,内蒙古在今年1月3日表态:将停建和缓建一批政府过度举债项目、利用3至5年降低政府债务率到合理水平、并挤掉财政收入虚增空转以及工业增加值存在的水分。
辽宁的“缩水”经历更早,2017年初辽宁省对外确认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
背后动力:防止数据“打架” 获得更多转移支付
浙商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师孙付认为,挤水分就是为了提前应对2019年起国家统计局将推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防止历史前后经济数据“打架”的情况。
统计局在2017年10月30日宣布,将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
推行统一核算后将解决过去地方核算明显高于全国核算的历史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在中央和各部委加大对地方违规举债的问责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而调减“注水”的经济数据更容易获得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不兜底”
财政部于去年12月23日发布《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强调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浙商证券指出:
“中央对地方债务不兜底,政府对非政府债务不兜底”的表述,也抑制了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偿债意愿。
除了密集出台的文件,中央还在去年持续披露地方违规举债的案例和举债手法。
根据浙商证券统计,包括且不限于出具承诺函(四川巴中市、江苏省、贵州省、河南驻马店市)、平台融到资金后划拨给其它单位(成都市新都区)、违规使用置换资金(江西丰城市、湖北黄岩市)、向单位员工举债(山东济宁邹城市)等形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都法律援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都法律援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