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平法律援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开平法律援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代十国中,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什么会失败?
在五代十国时期,失败是太正常了,后唐同光元年 (923) 四月, 李存勖登基称帝, 同年十月攻灭后梁。后唐同光四年 (926) 四月, 庄宗为叛军所弑, 年仅四十二岁。自登基称帝至身亡失国, 庄宗享国仅三年一个月,为何当初被朱温称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李存勖做皇帝短短三年就身亡了呢,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豪情壮志,我想有四个方面可以阐述。
1 选官不明
重门第, 轻能力。庄宗李存勖选用官员, 重视门第出身, 轻视官吏履职能力。他的这一用人思想, 在其称帝前夕就已显露无遗。
这种选官用人政策, 堵塞了出身低微官吏的晋升之路。出身寒门的官吏, 纵有万般能力, 然枢密使郭崇韬因其“门地寒素, 不敢相用, 恐为名流所嗤”, 遂致其升迁之路举步维艰。 这充分暴露出庄宗时期官吏选拔之弊的普遍性。这种弊端在庄宗危在旦夕时暴露出来。他置酒悲涕, 对元行钦等诸将感慨道:“卿等事予已来, 富贵急难, 无不共之, 今兹危蹙, 赖尔筹谋, 而竟默默无言, 坐观成败。”诸将百余人, 除了虚伪地表示忠诚外, 竟无一人上陈应敌之策。
2 赏罚不明
庄宗灭后梁后, 曾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 无视广大将士立下的赫赫战功。时任右谏议大夫的薛昭文就曾指出, 追随庄宗征战多年的士卒, “赏给未丰, 贫乏者多”, 建议庄宗“更加颁赉” 竟为庄宗拒绝。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这一时期, 无功受禄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儿戏的是承诺若李存贤在手搏比赛中胜出, 则授其藩镇节度使一职。后李存贤胜, 庄宗先任李存贤为卢龙行军司马, 不久即授节度使一职。乐工严旭日, 曾任前蜀蓬州刺史, 被俘后亦未立尺寸之功, 仅仅因其长于音乐, 庄宗即任其为蓬州刺史。这一时期, 庄宗还大肆赏赐伶官。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3 政令不一
唐庄宗的诏令、皇太后的诰令、皇后的教令具有同等效力, 藩镇均需执行, “紊乱之弊, 人不敢言”。这种政出多门的情况,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庄宗时期, 政令不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光二年 (924) 二月, 庄宗大赦天下。然租庸副使孔谦为聚敛富以求媚于庄宗, 竟然拒不执行赦令, 由此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史称:“自是每有诏令, 人皆不信, 百姓愁怨。”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信誉因此不复存在,这个皇帝怎么做得下去。是年十月, 庄宗敕令:“自今支郡自非进奉, 皆须本道腾奏, 租庸征催亦须牒观察使。”这一敕令“竟不行”, 也未得到执行。
4 贿赂盛行
庄宗一朝,贿赂屡见不鲜,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李继麟, 曾被庄宗赐免死铁券, 颇受庄宗器重, 可谓位高权重, 但其依然“苦诸伶宦求丐无厌”。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庄宗器重的权臣尚且遭受索贿, 一般官员遭受索贿当是普遍现象。据此可以判定, 这一时期, 权臣的公然索贿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历代王朝的通病。
但此四个方面,庄宗屁股下面的皇位怎么做的稳呢?
李存勖的败亡,用《旧五代史》的话是“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他的败亡,是巨大的遗憾,是后世帝王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他败亡的诸多原因,在很多帝王身上都有,但累积在一起,导致他“速亡”。
一、称帝后骄奢淫逸,这是速亡主因
宋太宗曾经评价李存勖道:
“如后唐庄宗不恤国事,唯务畋游,动经旬浃,大伤苗稼。及还,乃降敕蠲放租赋,此甚不君也。”
李存勖在灭梁称帝后,开始贪图享受,丝毫不体恤百姓,大肆搜刮。
“庄宗好猎,每出,未有不蹂践苗稼”,“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等等做法都不是一个明君所应该做的,导致民不聊生,而他丝毫不加理会,仍旧增加赋税。
“戊午,诏河南府预借今年秋夏租税。时年饥民困,百姓不胜其酷,京畿之民,多号泣于路,议者以为刘盆子复生矣。”
他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灭亡后梁后失去了进一步的目标。
《旧唐书》评价道:“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
他的骄奢淫逸还体现在宠幸伶人身上,导致伶人乱政,以致于欧阳修单独写伶人传来引以为戒。
所以民变不断,更重要的是兵变也开始出现。
二、未能以军法约束,因赏赐吝啬且太晚,导致军士离散
李存勖是名将,能征善战,按理说他手下应该有一支精锐且军纪言明的队伍。
但事实不是。
这支军队都是靠优厚赏赐支撑起来的,军纪很差。
抢掠百姓的事情经常发生,而自己骄奢淫逸的李存勖对士兵随心所欲赏赐,没有章法也助长 军纪的败坏。
“由赏赉无节,威令不行也。”
而当发生兵变的时候,他有极其吝啬,舍得不花钱抚慰士兵。
“以魏博军变,请出内府金帛优给将士。不报。”
宰相豆卢革反复劝谏出钱安抚士兵,他却仅仅是让皇后“出宫中妆奁银盆各二”,还对宰相说:“今宫中有者,妆奁、婴孺而已,可鬻之给军。”
宫中是不是真的没有钱呢?当然不是。
等到他拿出钱来犒劳军士,士兵已然大怒:“吾妻子已殍矣,用此奚为!”
士气大落,前去平叛的军士大量逃亡,“诸军离散”,李存勖只能撤军。
当他拿出大量财物赏赐士兵的时候,士兵回答:“陛下赐与大晚,人亦不感圣恩。”
不久之后就发生变乱,身死。
危急时刻,他舍不得赏赐军士,与皇后也有关系,因为皇后不同意,“内则牝鸡司晨”。
李存勖称帝后,迅速腐化,“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有擅杀郭崇韬等大臣,“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最终导致灭亡。
他的很多原因在其帝王上都有,如果仅有其中的一个,他或许不会灭亡,可惜他集诸多要命的错误于一身,“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
1:对手下的得力干将没有给与充分的信任。延续唐末陋习派太监监军。
2:宠信伶人致使朝政混乱君臣离心。
3:契丹的强大。
4:五代时期将领权势过大。
5:关键时刻众叛亲离。
后唐庄宗李存勖本有一副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烂。李存勖在位期间灭掉后梁占据中原之地,他又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使后唐成为五代疆域最广的国家。
然而,他最后却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惨死于兵变。这与他宠信伶人、宦官,纵容皇后干政,猜忌杀戮功臣密不可分。
宠信伶人、宦官
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他任命伶人们担任刺史,允许伶人们可以随意出入宫禁。伶人仗着宠信欺凌大臣,使得群臣敢怒而不敢言。不少大臣们为保富贵,不得不巴结伶人,各地的节度使也是重金贿赂伶人。李存勖还让伶人当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伶人们趁机大进谗言、干预朝政。
宦官势力死灰复燃。宦官在唐朝末年干预朝政、擅自废立皇帝,被朱温进行了清洗,势力大减。而李存勖却重用宦官,他任命宦官到各藩镇充任监军。宦官在各地肆意妄为,干预军政,甚至凌辱将帅,引起各藩镇的强烈不满。
纵容后宫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皇后刘氏贪财吝啬,她还派人到各地经商从中牟利。
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国内发生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都发不起军粮。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在这种情况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应允,但刘氏却不肯答应,称生死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猜忌杀戮功臣
郭崇韬是辅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两代的主要谋臣,在他的谋划下李存勖得以顺利平定四方。然而,因为与宦官不和,郭崇韬在平定蜀地后被宦官诬陷,李存勖听信谗言将其处死。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他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算是后唐的第一功臣。李存勖即位后,便对李嗣源起了猜忌之心,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自立称帝。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众叛亲离,为乱兵所杀。
庄宗的失败,可谓是众叛亲离。他横征暴敛,尽失民心;他赏罚不明,尽失将心;他宠信奸佞,尽失臣心。庄宗的所作所为让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被历史所抛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平法律援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平法律援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